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吾闻 其三 清 · 朱圭
 押词韵第三部
有客箴我亢,致悔吾自知。
知进不知退,自反不至斯。
本欲洞城府,表里毋自欺。
吾怪酬酢交,匿怨言如饴。
面谀背不湿,谓熟智巧机。
有时对尊酒,醉语何淋漓。
不如守质直,遇人皆等夷。
小人尚可孚,君子胡可疑。
居游七十载,与物谁乖违。
总谦与慎密,吾当佩弦韦。
出蜀赋 唐 · 孙樵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四
辛酉之直年兮。
引败军而言旋。
济潼梓之重江。
出大剑之复关。
骇天险之重阻兮。
峙连冈而外坤。
谲石诡崖。
汨汨其城。
属兮屹纡。
郁于云昏。
嵌岩岩而查牙兮。
上攒罗布而戛天。
中呀拆以隙斜兮。
途诘屈而隘穿。
以去以来奔蹄疾足兮。
鼠出入乎穴间。
蹇余马之不息。
峡山之偪侧。
划崇峦而急来。
水涵空而混碧。
途迫高而缘深。
不尺直而又曲。
跬危步之促促。
慄若跣而蹈。
朝天双峙以亏蔽。
中惨慄而阴翳。
倏下驰而上回。
若出地而天开。
龙堂呀呀而上启。
怪若虎踞而欲噬。
泉觱沸而中冽。
灵窸窣乎像设。
眄山川而怀古。
得筹笔于途说。
指前峰之孤秀。
传卧龙之馀烈。
尝杖师而北去。
抗霸国而此决。
曾尺疆之不辟。
徒赍志而灰灭。
越百牢而南指。
石门之委邃。
六阴崖而户开。
屹巍巍以皑皑。
外攒怪石之参差兮。
势嶪巀而山排。
状若郁云之始腾。
又似乎潮波之却颓。
䆗窱以窙豁。
敞曭朗而洞达。
摧嵓泉之瀯瀯。
锵环佩于闺闼。
蹑危石而后通。
忽泱漭而无穷。
包溪怀壑而为深兮。
峦冈而四崇。
萝薜羃历于嵓穴兮。
云木森其青葱
郁桂椒与木兰兮。
芬淑郁而骇风。
不可以久留兮。
车轧轧而又东。
陟鸡帻之险墟。
下七折之峻阪。
褒斜纡其隘束兮。
左穷溪兮右重巘。
绵飞栈而属危梁兮。
续畏途而呀断。
下临千仞之惊流兮。
波澒洞而雷抃。
当元冬之隆烈。
触密云之飞喷。
舞回飙而扬九垠。
天地纷其漫漫。
路萦积以迷没。
马萧萧而不进。
心悸悸而程不敢逸兮。
徒憭慄而兴叹。
出大散之奥区。
若脱足于囚拘。
涉汧渭之沄沄。
历岐雍之通途。
田原郁以澶漫兮。
弥千里而为都。
槐里而趋咸阳兮。
索嬴刘之旧墟。
承明冀阙缅以夷漫兮。
得隐嶙之颓隅。
独五陵之尚完。
高平而草芜。
抵长都之岌岌。
排阊阖而西入。
何天衢之广辟。
仰白日之赫赫。
彀弱弓而满铅镞兮。
即泽宫而睨的。
夫何疏贡之缺条兮。
忽有司之吾斥。
曾不得而上达兮。
居悒悒而不适。
阙庭蔼其多士兮。
皆云亟夫贤索。
不自分其能否兮。
瞰朱门之投迹。
蔑一人之我先。
若捧水而投石。
念初心之来斯。
岂穷愁而徒疑。
忽徊徊以惶惶。
蹇东西而独悲。
因默默以心计兮。
思展转而自非。
胡不知进之与道谋兮。
徒盛气而愤时。
不知求己以为虑兮。
而患人之不知。
九衢广其茫茫兮。
混埃而红飞。
漂世波而上下兮。
旁穷走而相追。
不亦劳乎。
于是谢唯唯之面朋。
而焚逐逐之躁机。
馁不饱谋冻不燠谋兮。
环亩墙而阖扉。
邀仁义与之为友乎。
追五经而为师。
徜徉文章之林圃兮。
与百氏而驱驰。
不谷吾不耻。
谷亦吾不辞。
彼主张为公者。
岂终吾遗哉。
户部尚书 唐 · 张献诚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三十四
臣闻在满防溢。
则无其咎。
知进忘退。
是必凶终。
闻之往贤。
深以为诫。
微臣获宥政。
于兹六年。
猥蒙驱策。
委以心膂。
总戎持宪。
按俗宣风
皆匪因人。
率繇睿奖。
每用刻骨。
内讼于心。
何德于天。
何功至此。
誓期死节。
上报生成。
不谓去岁以来。
风痹成疾。
而圣恩益厚。
光宠愈深。
俾堂弟献功代臣节制。
授臣右职。
检校户部尚书
渥恩蝉联。
昼日三接。
臣以寝瘵之故。
竟不得趋拜轩墀。
授官累日。
又不得入曹视事。
多所旷废。
职臣之繇。
今形貌支离。
精魂荡越。
窃自诊视。
虑不终朝。
大惧禄位逾涯。
以速颠沛。
伏愿察臣丹恳。
罢臣此官。
消臣满盈之祸。
延臣晷刻之命。
倘光天下照。
曲遂愚衷。
粉骨糜躯。
死将不朽。
对弈青松 元末明初 · 叶颙
 押阳韵
对弈青松边,松云湿荷裳。
棋中有深机,浅识未易量。
知进贵知退,能弱还能强。
争先合顾后,得胜当虑亡。
轻剽或易失,迟重终寡殃。
将卒勿骄惰,士马须精良。
能以此众战,柔者必至刚。
谢及第启(二 绍兴十二年 南宋 · 陈诚之
 出处:全宋文卷四三七六、《永乐大典》卷一四一三一
献策枫宸,敢意四夔之列;
第名桂籍,俄参六骥之联。
踰分已多,视荣惟愧。
于皇烈考,肇新宏规,即义理之在人心,明道德以训天下。
士纯习尚,芟夷雕篆之浮华;
经有师承,剔抉章句之固陋。
越离明之继照,佑人文以化成。
稽神措于熙丰,昭前功于崇观。
鄗都首善,浚学海之渊源;
泮水承流广化风之鼓舞。
革历世相因之科举,还百王已坠之宾兴。
与周并休,自我作古。
睿谟蚤定,浮议莫摇;
大典肆颁,舆情更庆。
弦歌相属,癃老扶杖以倾闻;
冠带环居,远夷解发而向化。
一同中外,咸仰声明。
虽樵叟笑不谈王,而懦夫皆有立志。
中材知进于君子之域,曲士还比于大方之家。
术业增崇,英豪间出。
矧及三年之比,沓来万国之儒。
扶摇抟北海之鹏,羽翼振西雍之鹭。
巨鱼纵壑,快若争先;
仓庚鸣春,恶能自已。
宜得方闻之彦,允膺简拔之光。
如某者识愧疏通,器非凝远。
才能至下,初乏豫章之知;
乡里常闻,未探会稽之穴。
丁末族,孤苦馀生。
早贻手泽之悲,中困鸰原之戚。
虽冰霜之志操有在,而土木之形骸仅存。
妄觊亨衢,慕从方饵。
乡书四上,屡叨前列之龟;
礼部数奇,更类退飞之鹢。
谁念黄金之虚掷,谩嗟明月之暗投。
进退茫然,迟回久矣。
忍清时之自弃,幸新学之具修。
泮涣芹菜之游,黾勉灯窗之乐。
方首登于贡板,复滥中于春闱。
宜鼯鼠之技易穷,而铅刀之割难再。
岂容侥倖,每玷甄收。
至于披典谟浑灏之文,拜礼乐制作之问。
彤庭靓密,仰尧天之俯临;
寸晷迅驰,觉雄思之益苦。
敷绎罔究,扬搉未工。
即今考古而事颇阔疏,以言足志而文几骫骳。
辄上尘于睿览,俾崇与于甲科。
忝冒若斯,夤缘有自。
兹盖伏遇判部郎佐王远业,命世宏材,德厚而纯,气刚以大。
抚循京兆,人有去思;
协赞秋官世称平允
上眷忠嘉之节,士依衡鉴之公。
是俾寸长,得偕殊选。
某敢不益修名检,祗服官箴,勉所未能,期于有至。
蹈履率循于义命,施为庶见于事功。
上酬覆焘之恩,次答吹嘘之力。
过此以往,未知所裁。
蟠室铭 宋末元初 · 俞德邻
 出处:全宋文卷八二八五、《佩韦斋文集》卷八
元彦字彦和,以蟠室自号,徵铭于余。
铭曰:
蠖之屈以求伸,龙之蛰以全身。
盖屈者伸之机,蛰者全之体,而知进知退,所以为知几之神。
伊昔贤圣,韫玉席珍。
或垂纶而钓渭,或负耒以耕莘,或乘桴而浮海,或茹芝以避秦。
岂素隐以行怪,盖遁世无闷,乃利见乎大人。
若夫饮羽市门之上,血刃风波之滨,驰朝骛暮,走俗抗尘,贵盛瞬息,刑僇旋臻。
较其得失,一铢万钧。
是故叹上蔡之犬,不如思吴中
羡荐郊之犊,不如拟潜渊之鳞。
余友萧子,色夷气醇,取蟠室以自命,将遁迹以全真。
嗟余迟暮,夙甘隐沦。
惟不尤而不怨,冀求仁而得仁。
爰约文以申义,庶有补于书绅。
张魏公论时事劄子(一)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九八、《澹斋集》卷九
窃谓功罪不别,赏罚不立,虽尧舜不能以一日治。
夫人之所共畏而不可强驱之前者,死也。
然用兵则驱之死而人不敢畏者,以其所畏有甚于死,而死之中有不死者存,而求不死者,适所以速死,则其于死,盖亦有欣然就之者矣。
何故?
今使士卒操戈而前,两陈之相向,击刺之相及,盖万死而一生,人孰不畏之?
然吾严立法制而明告之曰:「退必死,进必赏」。
彼苟进焉,吾亟第其功,不崇朝而赏之;
其退也,不离跬步则诛矣。
彼其心必曰:「吾之进固有死,然尽力而战,往往不死,不死则归而受赏;
不然,一反顾白刃在后,身首离矣」。
夫如是,人孰不求进未必死且有赏,而甘就夫退而必死者哉!
古之人百战百胜,用此道也。
今日用兵之弊,正在夫进未必赏,退未必死。
夫进未必赏,前有死道,吾何苦犯之?
退未必死,后有生路,吾何为不就之?
夫使士卒而知进未必赏,退未必死,则虽太公、穰苴复生,不知所以为计。
虽然,士卒畏死,吾不胜其治也,责在将帅
将帅亦知退不必死矣,将帅之爱身尤甚于士卒,故将帅而知不必死,士卒不可使矣,不亡何待?
宋文帝七年,与魏战,竺灵秀以弃城伏诛,二十六年垣谦之以军败伏诛。
南北之际不足言矣,而犹有此焉。
近时周世宗亲征,何徽、樊爱能引兵先遁,即收斩之,其后将帅亡有不用命者,而平三关、取江北诸州,功冠一时,实本于二将之诛。
然则今日之事,愚谓先功罪之辨,必赏刑之用,而功罪之辨论,赏刑之所加,仍自将帅始。
持之不移,断以必行。
茍使将帅用命,则士卒用命,士卒用命,则前无坚城,进无强敌,何攻而不拔,何战而不克哉!
叙封舛错敕 后唐 · 后唐明宗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
叙封之例。
敕格甚明。
况在所司。
备经其事。
既成差误。
盖是因循。
显有纠弹。
实为允当。
欺即难恕。
错即可矜。
然欲示戒惩。
须行责罚。
本行令史马仁圭。
决臀杖七十勒停。
本部判郎中裴坦
罚两月俸。
王权等六人妻。
进封叙封郡县邑号官诰。
宜令所司追纳毁废。
朱子颍画像 清 · 刘大櫆
 出处:海峰诗集卷五
脩竹千竿拔地出,摩霄贯日腾云烟。
翩然独立者谁子,无乃瀛洲沧海仙。
细看是我旧相识,眸子炯然须一尺。
光芒百丈喷长虹,磊落胸中负奇画。
浮生难得是安居,陈迹团团嗟磨驴。
岂有飞仙尘劫外,不巾不袜常宴如。
险阻艰难尝已备,昔贤知进还知退。
沉忧梦想息劳筋,画饼充饥聊自戏。
忆昔与子初结交,童然侍侧髧两髦。
子已黄堂坐兀兀,我今白发垂萧萧。
丈夫生世无不可,雌伏雄飞任流播。
惟有相思劳梦魂,爱而不见空愁我。
呜呼!
安得壶公缩地术,枞阳泰安相接连。
白头翻作童儿态,与尔嬉游终岁年。
待制谢宰执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三、《华阳集》卷二八
罪如山积,方置散于穷乡;
恩自天回,遽叨荣于迩列。
抚躬何以得此,承命不知所云。
伏念某学不造乎古人,性难谐于世俗。
顷从疏远,误辱明扬。
幸得陪两省论议之馀,亟欲报千载圣神之遇。
笑王孙之失问,肯怀媚灶之私;
多谢息之能官,独信挈瓶之守。
烦言可畏,素志莫移(张相自「之遇」字下改云「虽知进未能知退,每怀据蒺之忧;然守道不如守官,姑尽挈瓶之智。虑无一得,技已五穷。忽闻」云云。)
逮闻祸发于骇机,始觉身危于累卵。
屈从薄责,仰荷洪仁。
惩沸吹齑,一饭敢忘于往咎;
看山柱颊,终身已分于长閒。
不谓孤踪,骤蒙渥泽。
释其罪罟,宠以恩纶。
多病早衰,窃隆名以毕桑榆之景;
双亲益老,资厚禄以奉菽水之欢。
获幸为多,归诚有自。
此盖伏遇某官奋庸上宰允迪大猷(二参云「望高人杰,躬秉国钧」。)
绝朋邪以开众正之门,拯陷溺而与自新之路。
谓观过各于其党,或公论之可申;
顾于人无所不容,岂一眚而遂废。
有如疵贱,亦与甄收。
谨当钦佩训词,恪守名节。
参西清之鸳鹭,已容叨昧于明时;
神武之衣冠,尚觊矜从于它日。
情之所感,言不能文。
姚进道文集序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三、《毗陵集》卷一○
余顷客京师,与姚致道游,因识其弟进道,与之语,词气翛然,绝出尘垢之外,若世之利害毁誉,无足以动其心者,余固已奇之矣。
及见其诗文,一如其为人。
一日,出稿一大卷,盖日有所赋也。
对景遇物,感怀遣兴,风花之朝,雪月之夕,赠遗唱酬,操笔立成,若借书于手。
兴寄高远,句律超妙,有老于文学而昼窗夜烛、抽肝擢胃、苦心罢精、冥搜不能到者。
若无所赋,则濡墨伸纸,随意而书,亦复灿然有味其言。
余以为驹龙雏凤,已具千里之骏气,五色之奇彩,会须跨康衢而翔烟霄,未可量也。
未几卒于京师,年才三十,悲夫!
下世之后,文字散落,致道访亲旧间,篇搜句掇,得古律诗、长短句与夫杂书,仅成两编,特平生之十一,且要余为序其首。
余曰:昔李长吉诗文绝出笔墨畦径间,卒年二十七。
杜牧之尝曰:「使未死,少加以理,仆奴命骚可也」。
进道天才,何必减李协律,虽奇诡惊迈差不类,而思致过之,少假之年,顾不下视屈、宋辈邪!
进道撰著甚多,而流传者少,又不以寿终,皆与长吉合。
呜呼!
天赋之才而啬之寿,不可致诘者,古今所同也。
知进道不坐凝虚殿,赋白玉楼乎?
进道名瑴,秀之华亭人
黄石公 北宋 · 刘先生
 押阳韵
我昔读汉史,心师张子房
从容辅汉室,功成复翱翔。
皆由受师(自注:黄石公也。)训,知进退存亡。
我本田舍儿,本志在退藏。
因缘遇真主,招聘助发扬。
五年寄京国,心志不皇皇。
亦由宿志定,万事皆秕糠。
今日得归来,素志今得偿。
舣舟阿(原作河,据清光绪东阿县志》卷四改)县下,骑马达祠堂。
伏行仙遗像,我志愈激昂。
誓归东村住,心祈契空苍。
庶可见张子,侍翁入帝乡(《金石萃编》卷一四七 《金石萃编》碑额题:宣和二年九月廿四日厌次刘采仙尉张思范阳范朴、羽人张昌道联驷同来。)
论讲读劄子 南宋 · 许应龙
 出处:全宋文卷六九二四、《东涧集》卷八、《历代名臣奏议》卷九
高宗于万几之暇,留神六籍,遍阅诸子百家之书,下至近世臣子之作亦无不览。
逮御经筵,则曰:「有帝王之学,有士大夫之学。
朕在宫中虽无一日废学,然但推前古治道有宜于今者,要施行之耳,非指摘章句以为文也」。
吕公著言讲学,亦曰:「天子之学与凡庶不同,必欲求立政立事之要,讲爱人利物之术,非徒事分章析句之学」。
臣闻学之为王者事,其已久矣。
古先圣人所以皇皇汲汲者,岂从事于口耳之末哉,必欲见之施行,以为治国平天下之道。
苟讲诵虽详而大节之不究,记问虽博而至理之未明,是特分章析句之学耳,于国家何补哉!
且经所以载道,而道者治之经理,观典、谟则当知帝王之轨范,观《雅》、《颂》则当知王政之废兴,观礼及乐则当知安上而治民,移风而易俗,观《易》、《春秋》则当知进君子退小人,内诸夏而外蛮夷。
以至诸史之观,又当知成败得失之当鉴。
如此则处经事而必知其宜,遭变事而必知其权,天下虽大,可运诸掌矣。
此乃帝王之学,为人上者所当加意。
矧今外而疆埸之未宁,内则民力之未苏,非参稽古训酌而行之,何以兴事而造业乎?
臣愿陛下于讲读之际举纲撮要,择其切于今日者审思明辨,则物来能名,事至能应,修文德则可以来远人进英俊则可以强本朝,明思患豫防之戒则可以安边境,审理财正辞之义则可以足国用,此乃高宗所谓「推前古治道有宜于今者施行之」,而吕公著所谓「天子之学与凡庶不同,必欲求立事之要」者,亦此意也。
不然,则博而寡要,徒事虚言,行之惟艰,竟无成效。
太祖读《书》,谓四凶罪止流窜而叹后世刑网之密;
仁宗观《无逸》,谓享国之君宜戒逸豫;
哲宗论乂用三德,谓此乃为政之大本,得之则治,失之则乱,而人主不可须臾去。
兹皆祖宗典学之大要,而治功赫奕实基于此。
监于成宪,其永无愆,惟陛下留意。
再乞宫祠劄子淳熙七年 南宋 · 周必大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历官表奏》卷四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臣昨日于经筵留身,以疾病之馀不胜疲惫,乞奉外祠
蒙陛下天语粹温,曲形慰劳,且谓:《宝训》终篇,一时盛典,卿岂不体朕眷礼之意?
臣惶惧感激,莫知所措。
寻具奏:陛下用臣太过,遂致满溢延灾。
剧曹要官,非养疴之所;
清资骈组,积妨贤之愧。
知进不知退,有害盈之悔。
若复贪冒荣禄,必将重速颠危。
伏缘驾坐已久,臣之悃诚,未容殚竭,退而屏息俟命,不谓俞音尚閟,诏旨随颁。
恭惟隆天厚地之恩,何以称塞?
自合仰承眷遇,岂敢固守不移之愚?
其如实迫病衰,势有不能但已。
伏念臣疏庸懦弱,略无寸长。
一自移寘铨曹,宠任弥剧,朝思夕虑,每不皇安,屈指计日,只延挨半岁即上章丐去。
臣之素志,同列具知。
已定此月十二日乞对矣,会疮肿在告浃旬,私念忝陪近侍,安可以疾卧家,径入文字?
故就二十三日勉强祇赴朝参。
寻曾奏知,只候有班次便伸恳款。
以此见臣犬马恋轩,反覆筹度,非骤为是坚请也。
天日在上,一言敢欺?
伏望圣慈俯赐矜察,特从所请。
臣投闲之后,若遂忘报国,则何以自立于覆载之间?
刳心陨元,期在他日。
叠犯天威,臣无任战慄祈恳之至,取进止。
查公山 宋 · 查元方
大道贵知止,昔贤称二疏。
今来我季方,退身兹有馀。
潇洒去桎梏,放荡狎樵渔。
疏泉离远窦,凿石构层庐。
溪禽拂窗牖,山花满庭除。
寒藤系舴艋,碧潭澄素舒。
睹兹尘𡏖外,始见仁智居。
痛哉方散适,溘然归丘墟。
恨不同老彭,其乐永只且。
自古千禄辈,知进不知退。
立事名虽扬,全身理何昧。
茂先赋鹪鹩,体物知显晦。
一旦祸自速,临刑无以对。
李斯恋富贵,下包周身智。
及忆东门犬,已弃咸阳市
平子著归田,渊明彭泽
后来区区人,谁复挂书册。
我喜从今云,吾宗有逋客。
山号查公山,嵽嵲云汉间。
山下查公冢,溪声长潺潺。
高台好怅望,绝磴堪跻攀。
他年谢簪绂,永此继闲闲宋罗愿新安文献志》卷五一上)
欧阳修像赞 北宋 · 李之仪
四言诗 出处:全宋文卷二四二六
贤哉文忠,直道大节。
知进知退,既明且哲。
陆贽议论,韩愈文
李、杜歌诗,公无不长。
当世大儒,邦家之光。
李端叔
按:安徽阜阳市郊会老堂石刻(孔繁礼供稿)。
渊明饮酒诗 其十九 明 · 金时习
 押纸韵 出处:梅月堂诗集卷之八
穷经读书生,白头犹未仕。
把册焚膏油,苦学犹为己。
区区汨名利,知进不知耻。
自誇衣夫锦,扬扬过邻里。
是非毁誉间,劳劳送年纪。
不如谢扰扰,乘流遇坎止。
醉卧是良图,功名非所恃。
贤人不家食赋(贤国之宝,家食生吝。)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二、《小畜集》卷二七
圣人以好爵斯悬,养万物兮法上天。
朝有代耕之禄,世无家食之贤。
含糗羹藜,休隐衡门之下;
重茵列鼎,争趋魏阙之前。
岂不以养正丰财,求贤辅国,既审像于傅筑,亦明扬于舜侧。
驰束帛以云委,揭干旄而杓直
寂寂而永辞颜巷,谁复曲肱;
憧憧而尽赴尧庭,自期陈力。
遂得四门穆穆,百僚师师,盖知乎观所养也,匪谓乎饥者食之。
考其才而受其禄,象于《丰》而取于《颐》。
罔敢素餐,尽謇謇而无隐;
厥惟退食,必逶逶而有仪。
是知食乃人天,贤为国宝,克勤乎待士之礼,允叶乎养民之道。
法吐哺以兴周,笑饮酒之在镐。
当年汉殿,犹闻索米之言;
今日商山,不见采薇之老。
自然人爵无愧,君庖有加,借箸竞陈于筹画,漱流休卧于烟霞。
不僭不奢,岂效何曾之室;
载饥载渴,免同原宪之家。
得非亩有馀粮,人无艰食,君以禄兮御下,贤以才兮举职。
知进之人,欲凿坯而莫得。
向使民起菜色,时沉颂声,君筑台兮避债,臣采稆兮偷生,则识时之士,虽窃禄以非荣。
方今三时不害,百度惟贞。
梦到华胥,高枕而宁劳旰食;
民跻富寿还淳而尽饫和羹。
士有并食儒宫,成功文阵,入官未免于五斗,探学徒窥于数仞。
将期食乎鼎食鸣钟,宁虞往吝。
尺蠖赋(尺蠖之屈,以求伸也。)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一、《小畜集》卷二、《历代赋汇》卷一三九
蠢尔微虫,有兹尺蠖,每循涂而不殆,靡由径而或跃。
惧速登之易颠,固将前而复却。
所以仲尼赞《易》,取譬出乎屈伸;
老氏立言,用嘉乎柔弱。
吾尝考画卦之深旨,见观象之有以,盖美其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宁凫趋以鸿渐,不麇惊而鹊起。
知进知退,造几微于圣人;
一往一来,达消长于君子。
物有以小而喻大,事可去彼而取此。
至若春日迟迟,品汇熙熙,知时应候,附叶寻枝。
每委顺而守道,不躁进于多岐。
自中规而中矩,非载驰而载驱。
其行也,健而不息;
其气也,作而不衰。
曲乎形,类彤弓之弯矣;
隆乎脊,状柷敔以陈之。
岂比乎蛛张网而役役,蚁循磨而孜孜者哉?
懿夫微物,尚有伸兮有屈;
胡彼常流,但好刚而恶柔。
茍克己以为用,奚反身而是求?
得不观所以,察所由,验人事之倚伏,考星躔之退留?
自然寒暑相推而岁功及物,日月相推而大明烛幽者也。
其或昧其机,循其迹,不知我者谓我进寸而退尺;
探诸妙,赜诸神,知我者谓我在屈而求伸。
异蜂虿之毒,唯思螫人;
等龙蛇之蛰,实可存身。
夫如是,则蛙黾怒而受式,非度德者;
螳螂奋而拒辙,岂量力也?
未若尺蠖兮慎行止,明用舍。
予将师之,庶悔吝而盖寡。
应诏言事至道三年五月十八日 北宋 · 王禹偁
 出处:全宋文卷一四九、《皇朝文鉴》卷四二、《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国朝诸臣奏议》卷一四五、《宋史》卷二九三《王禹偁传》、《宋史纪事本末》卷二○ 创作地点:江苏省扬州市
伏睹陛下即位赦书云:「所宜开谏诤之路,拔茂异之材」。
又奉御史台告报:「准诏命内,文武臣僚,并许直言极谏」。
此实陛下诞彰圣德,广达民情,速致时雍,追用古道之深旨,抑亦宗社无疆之休,军民莫大之幸也。
臣才虽无闻,谏则有素。
先皇帝时,初拜右正言直史馆,即日进《端拱箴》一篇,又上《禦戎十事》,蒙先朝采纳,擢升纶阁。
判大理寺时,抗疏论道安之罪,执法徐铉之冤,贬官商山,咎实因此。
寻沐徵用,再尘谏垣,又上《李继迁便宜》,寝而不报。
俄忝内庭兼駮正,亦尝改更宣命,封还敕书,虽无报于朝廷,盖粗伸于职业。
伏遇陛下钦奉顾命,惟怀永图。
嗣位之初,赦书既如彼;
听政之后,诏命又如此。
臣茍有所见,隐而不言,是上负先帝用人之心,下孤明主求谏之意也。
臣死罪死罪,顿首顿首。
伏以圣朝享国四十馀年,边鄙未甚宁,人民未甚泰,求利不已,设官太多。
今陛下治之惟新,救之在速,臣伏虑书生执言,有奏陛下,以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此不知古今异制,家国殊涂者也。
假如帝尧既殂,帝舜在位,时有八元未进,四凶未除,乃流放举用,善恶两分,未闻后之人曰:「尧不及于也,不孝于也」。
伏惟陛下遏老生之常谈,奋英主之独断,则天下幸甚。
谨缘军国大政,奏事五条,傥稍动于圣心,庶大开于言路。
其一曰:谨边防,通盟好,使辇运之民,有所休息。
方今北有胡虏,西有继迁,胡虏虽不犯边,戍兵岂能减削?
继迁既未归命,馈饷固难寝停。
关辅之民,倒悬尤甚。
臣愚以为陛下即位之始,当顺人心,宜敕疆吏致书虏臣,使达犬戎,请寻旧好。
下诏赦继迁之罪,复与夏台。
臣顷在翰林,见继迁上表云:「乞取残破夏州,以奉拓跋氏祭祀」。
先皇帝虽有批答,只许鄜州节度
缘继迁本是反侧之人,岂肯束身归国?
所有诏命不行。
今陛下嗣统,大振皇威,亦恐继迁令人进奉,因举前事,彼必感恩,此亦不战而屈人之师也。
如其不从,则备禦诛擒,皆有方略,且使天下百姓知陛下屈己而为人也。
或曰:「富国强兵,不可示人以弱」。
此乃誇虚名而忽大计者也。
其二曰: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
伏以乾德开宝已来,国家之事,臣所目睹。
当时东未得江浙、漳泉,南未得荆湖、交广,朝廷财赋,可谓未丰。
然而击河东,备北虏,国用亦足,兵威亦彊。
义安在?
所蓄之兵锐而不众,所用之将专而不疑故也。
自后尽取东南数国,又平河东,土地财赋可谓广矣。
而兵威不振,国用转急,其义安在?
所蓄之兵冗而不尽锐,所用之将众而不自专故也。
今诚能简锐卒,去冗兵,而委之以将帅,用恩威法令驾驭之,资之以天下之财赋,而曰兵不振,用不丰,未之有也。
臣愚以为:陛下宜经制兵赋如开宝中,则可以高枕而治矣。
至于引唐虞、比三代者,皆为空言。
臣所以不取。
臣又见开宝中设官至少,何以验之?
臣本鲁人,占籍济上,未及第时,常记只有刺史一人,李谦溥是也;
司户一员,今司门员外郎孙贲是也。
近及一年,朝廷别不除吏,当时未尝阙一事矣。
自后始有团练推官一员,今枢密直学士毕士安是也。
太平兴国中,臣及第归乡,有刺史陈廷山通判阎炜、副使阎彦进、判官李延推官柳宣兵马监押沈继明,监酒榷税算又增四员,曹官之外,更益司理
问其租税,减于曩日也;
问其人民,逃于昔时也。
一州既尔,天下可知。
冗兵耗于上,冗吏耗于下,此所以尽取山泽之利而不能足也。
夫山泽之利与民共之,自汉已来,取为国用,不可弃也,然亦不可尽也。
方今可谓尽矣,何以知之?
只如茶法,从古无税。
唐元和中,以用兵齐、蔡,宰相王涯始建税之法,唐史称是岁得钱四十万贯,东师以济。
今则钱数百万矣,民何以堪之?
臣故曰:减冗兵,并冗吏,使山泽之饶稍流于下者也。
其三曰:艰难选举,使入官不滥。
古者乡举里选,为官择人,士君子行修于家,学推于众,然后荐用,登之于朝。
从政政和,临民而民泰。
自三代涉两汉,虽有沿革,未常远去此道者也。
隋唐已来,始有科试,得人之盛,与古为侔,然自唐初太祖之世,科试未尝不难矣,每岁进士不过三十人,经学不过五十人。
重以周高祖之后,外诸侯不得奏辟,士大夫罕有资荫,故有终身不获一第,没齿不获一官者。
先皇帝毓德王藩,睹其如此,临御之后,不求备以取人,舍短从长,拔十得五。
在位将逾二纪,登第亦近万人,不无俊秀之才,亦有容易而得,如臣者容易中一人尔。
臣愚以为数百年之艰难,故先帝济之以汎取;
二十载之濡泽,陛下宜纠之以旧章。
伏望以举场还有司,如故事。
至于吏部铨择官材,亦非帝王躬亲之事。
比来五品已下,谓之旨授官,今则幕职州县而已。
京官虽有选限,多不施行。
太祖已来,始令后殿引见,因为常例,以至先朝调选之徒,多求侥倖。
或以哀鸣泣涕,便获超资;
或以捷给山呼,便升京秩。
遂使《长定格》真同长物,吏部官只若备员,既无耻格之风,渐多阘茸之吏。
臣愚以为宜以吏部还有司,依格敕注拟可也。
其四曰:沙汰僧尼,使疲民无耗。
夫古者唯有四民,治民者士也,故受养于农,工以造器用,商以通货财,皆不可阙也,而兵不在其数。
盖周井田之法,农即兵也,有事则战,无事则耕。
自秦已来,以彊兵定天下,故战士不服农业矣。
是四民之外,又生一民,而为五也,所以农益困。
然而执干戈、卫社稷,理不可去也,但使帝王之道,不得与三代同风。
汉明之后,佛法流入中国,度人修寺,历代增加,不蚕而衣,不耕而食,是五民之外,又益一民,而为六也。
魏、晋而下,治道不及于两汉
唐大儒韩愈《谏宪宗迎佛骨表》云:昔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
少昊在位八十年,年二百岁;
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
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十岁;
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岁;
舜、禹皆寿百馀岁。
当时未有佛也。
是知古圣人不事佛以求福,古圣人必排佛以救民。
假使天下有僧万人,每日食米一升,岁用绢一疋,是至俭也,而月有三千斛之费,岁有一万疋之耗,何况五七万辈哉!
而又富僧钜髡,穷极口腹,一斋之食,一袭之衣,贫民百家,未能供给。
此既不能治民,又不能力战,不造器用,不通货财,而高堂邃宇,丰衣饱食而已,不曰民蠹,其可得乎?
臣愚以为国家度人众矣,造寺多矣,计其费耗,何啻亿万!
先朝不豫,舍施又多,佛若有灵,岂不蒙福?
事佛无效,断可知矣。
陛下深鉴前王,精求理本,亟宜沙汰,以厚生民。
若以嗣位之初,未欲惊骇此辈,且可一二十载,不令度人,不许修寺,使自销铄,渐而去之,亦救弊之一端也。
又其五曰:亲大臣,远小人,使忠良謇谔之士知进而不疑,奸纤倾巧之徒知退而有惧。
夫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言同体也。
得其人则勿疑,非其人则不用。
凡今天下,言帝王之盛者,岂不曰尧舜
尧舜之道,具在方册。
是时百姓不亲,五品不逊,契作司徒,敷五教;
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咎繇作士,明五刑;
伯夷典礼,后夔典乐,禹平水土,益作虞官。
大哉!
之为君,可谓委任责成而无疑矣。
或曰:「诚如是,有何功德耶」?
臣曰:有知人任贤之德尔。
虽然,之道去世辽远,恐不可复,臣以近事言之。
唯有唐之政,可以损益而行焉。
臣读元和贤相《裴垍传》,宪宗尝命垍铨品庶官,垍奏曰:「天子择宰相宰相诸司长官诸司长官自择僚属,则上下不疑而政成矣。
以陛下之明择宰相数人,犹有非其人者。
况臣之不佞,择数十人诸司长官,常恐不逮。
若更令臣择庶官,恐非致治之要」。
当时识者以垍为知言。
伏望陛下远取帝尧,近鉴唐室,既得宰相,用而不疑。
使宰相诸司长官诸司长官自取僚属,则垂衣而治矣。
所谓忠良謇谔之士知进者也。
臣又闻古者刑人,不在君侧。
《语》曰:「放郑声,远佞人」。
又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矣」。
是以周文王左右无可结袜者,言皆贤也。
夫小人之徒,巧言令色,先意希旨,事必害政,心惟忌贤,非圣帝明王,不能深察。
臣又按旧制,南班三品尚书,方得登殿。
比者三班奉职,卑贱可知,或因遣差,亦得升殿,惑乱天听,亵黩至尊,无甚于此。
伏望陛下振举纪纲,尊严视听,在此时矣,不可不思。
所谓奸纤倾巧之徒知退者也。
臣愚以为今之所急,在先议兵,使众寡得其宜,措置得其道;
然后议吏,使清浊殊涂,品流不杂;
然后难选举以塞其源,禁僧尼以去其耗,自然国用足而王道行矣。
今若不去冗兵,不并冗吏,不难选举,不禁僧尼,纵欲减人民之赋,宽山泽之利,其可得乎?
伏惟陛下承二圣之贻谋,鉴千古之治道,明比日月,几先鬼神。
圣智所周,不遗一物;
英断所及,出于百王。
而又三事大臣受遗辅政,岂容郎吏辄议国经?
盖以臣素被宠光,常思报效,有所贮蓄。
不敢缄藏。
臣又念诏书云:「言之而不用,罪在朕躬;
求之而不言,咎将谁执」?
臣不胜大愿,所以辄进狂瞽,上干冕旒。
伏惟陛下践诏书之言,则天下幸甚也。
谨斋戒拜疏,实封附递以闻。
惟陛下宽其罪而念其诚,以来谏诤之路,则臣死无恨矣。